“整牙刚整到一半炒股配资网上,就接到电话说诊所倒闭了!”近日,口腔连锁品牌福斯曼被传倒闭跑路,诸多消费者反映其全国门店突然关门导致无法及时复诊,不少员工也在线发声讨薪。
2月18日上午,《华夏时报》记者在位于广州天河的福斯曼广州总部看到,诊所大门紧闭,门口贴出的告示写道:“‘福斯曼口腔’已解除租赁合同。”商场招商负责人称,该门店年前已经拖欠租金多月,年后回来复工才发现其已经倒闭关门,目前商场仍在追讨租金中。

据了解,福斯曼此次倒闭主要原因是投资方中断注资,公司资金链断裂。对此,2月17日深夜本报记者联系到福斯曼创始人徐志岩,其向记者确认了该信息。“(投资方)是一家不小的机构,投资协议已经签署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现在(双方)还在博弈当中,对方说想私了,后面必要时我们会公布(协议内容),但现在还不能透露。”徐志岩在电话中说。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来国内多地都曾传出口腔诊所倒闭跑路的消息。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口腔市场疯狂扩张,仅2024年全国口腔机构净增长数就超过1万家,但与此同时倒闭率也在上升。人们不禁好奇,这个曾经被公认是暴利的行业,如今何以陷入闭店潮?
全国门店突然关闭
2月18日上午,《华夏时报》记者来到身处舆论漩涡的福斯曼广州总部,只见门口已经被隔离线封闭,一旁是散乱摆放的桌椅和紧闭的大门。张贴在隔离线外的告示写道:“广州齐遇口腔门诊部有限公司‘福斯曼口腔’已解除租赁合同。”

该商场招商负责人介绍,福斯曼门店在年前就已经拖欠租金多月,商场曾进行催缴。年前该门店还在开门运营,但年后回来复工发现其竟然已经倒闭关门了,目前商场仍在追讨租金中。
同样感到猝不及防的还有福斯曼全国各地的消费者。
李雪(化名)此前曾在福斯曼北京一门店缴费29800元做牙齿正畸,至今刚整牙一年,还有接近一半服务没做。然而,2月11日下午,李雪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是福斯曼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说公司倒闭了,后续复诊需要再交1000元转诊,让我联系工作人员。”
就在李雪接到电话的后续几天里,越来越多的福斯曼消费者收到客服发来的停诊转诊通知。
福斯曼在通知中称,公司已无力继续支撑当前门诊继续经营,不得不做出停止门诊服务的决定,并向消费者提供后续治疗方案。该方案需要消费者支付1500元给新的诊所方,以支付后续治疗场地、耗材人工等费用。
然而,记者采访到了多位消费者均表示不同意接受该方案。福斯曼广州消费者陈岩(化名)告诉记者,其于2023年12月开始在福斯曼进行隐适美正畸治疗,整个疗程共45副牙套,目前戴到第41副,后续还有多项治疗服务。
接到通知后陈岩向福斯曼发去质疑,但无法得到有效回复。“现在福斯曼客服完全联系不上。企业微信的回复像机器人一样,全是固定话术,电话无人接听,线下也找不到人。这种失联状态让我非常焦虑,也很害怕因此耽误牙齿的治疗。”陈岩说。
在诸多消费者质疑投诉后,福斯曼此后又发布了一则声明。声明中称其上海地区四家门诊已打包转让,可正常就诊,但汉中路店仍在与医生及买家沟通复诊方案;南京地区、杭州地区门诊已转让给门诊医生,初复诊不受影响;武汉地区已于2月8日初步恢复复诊。不过,北京、广州、深圳、成都等地区目前尚未恢复复诊。
2月17日晚,徐志岩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仍在推进解决其他消费者后续的诊疗安排。“这两天是最关键的时候,我们还在不断开会解决,还有一两个条件没谈拢。”
遭投资方无故毁约
资料显示,福斯曼口腔创立于2019年,在全国十多个城市分布有门店,公司还曾自称是国内口腔领域正畸界巨头。
行业“巨头”何以走到全面闭店?福斯曼客服在声明中表示:“由于春节前夕,公司历时四个月完成了一轮投资协议的签署,但突遭投资方无故毁约不注资了,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
福斯曼未在声明中说明投资方、投资金额和中止注资的原因。《华夏时报》记者就此询问徐志岩,其表示:“(投资方)是一家不小的机构,投资协议已经签署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现在(双方)还在博弈当中,对方说想私了,后面必要时我们会公布(协议内容),但现在还不能透露。”而对于投资方中止注资的理由,徐志岩说:“他们给的理由就是行业集采限价。”
一位福斯曼员工向记者透露:“我们已知的情况是投资人已经准备投钱了,但是查了一下公司账户,觉得是一个很大的窟窿,可能这点钱投进去都不够,最后决定不投了。”据称投资金额在2000万元左右。
该员工介绍,因为迟迟未收到投资款,福斯曼从去年10月开始拖欠员工工资。“拖欠福斯曼总部员工30多人的工资,如果再加上门诊护士、前台等,总人数合计超过80人,其中拖欠最多的有6万多元。”
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邓之东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口腔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带来的口腔治疗需求激增,民营机构凭借灵活运营、高效服务等优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然而,其扩张速度远超市场需求增速,导致部分地区供过于求,同质化竞争加剧,部分区域市场趋于饱和。
“投资机构撤资主要基于对市场投资风险的预判和对标的机构竞争力和经营能力的担忧。资本更倾向于投资已形成规模化优势的头部成熟企业,而非中小型机构。 ”邓之东表示。
行业拐点已至?
值得注意的是,福斯曼之外,近两年来全国多地都传出了口腔诊所倒闭跑路的消息。
北京医装数胜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部经理孟令成对本报记者表示,这背后有多方面因素。一方面是民营口腔诊所自身的经营问题,民营口腔诊所一般采取预付费模式,患者支付高额治疗费后,门店对患者的售后保障不佳,甚至门店倒闭引发信任危机的现象日益加剧;另一方面是宏观层面,自国家将根管治疗和种植牙等项目纳入医保后,大量客源转至公立医院,加上种植牙集采落地使得民营口腔诊所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与之相伴的是,国内口腔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口腔市场疯狂扩张,仅2024年全国口腔机构净增长数就超过1万家。记者走访广州天河区棠东一条街道发现,不到1公里的街道上就分布有6家口腔诊所,最近的两家口腔诊所相距不到50米。
“近年来口腔连锁行业快速扩张,一二线城市门店密集,患者分流严重,供过于求的问题日益突出。”孟令成说。
口腔诊所越来越多,但行业的资本热度却在下降。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口腔行业投融资一共发生18起,总额约35亿元,与2023年同比下降18%。
在此背景下,口腔企业的生存压力陡增。邓之东介绍,当前口腔诊所的生存压力包括租金、人力、设备等成本压力,医保集采趋势下的政策与监管压力,专业医生资源等人才短缺与流失压力,品牌与差异化竞争等压力。
上述福斯曼员工也向记者表示,2023年下半年公司接诊客户逐渐变少,2024年下半年较2022年高峰期时客流量下降幅度近五成。“2022年的时候预约量还很满,有时候周末都接诊不过来,但是2024年明显就变少了。”
从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也可看出市场的转变。2024年前三季度,11家上市及新三板挂牌口腔医疗服务企业增速都不如2023年同期。例如,行业龙头通策医疗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2.33亿元,同比增长2.21%,2023年同期为4.70%;净利润4.98亿元,同比下降2.63%,降幅继2023年同期下降0.67%后进一步扩大。
2024年底,口腔医疗服务提供商大众口腔冲击IPO。其招股书也显示炒股配资网上,中国民营口腔医疗服务市场的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1011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1015亿元,增幅不到1%。公司称,预计中国民营口腔医疗服务市场于2024年增长将进一步放缓。